麻疹的流行病学

出处:jygcdc 浏览次数: 1次 发布时间:2007-12-10 11:23:20
(一)传染源 麻疹传染性极强,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,从接触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,一般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及麻疹病毒携带者数量少,传染性很低。婴儿可从胎盘中得到母亲的抗体,生后4~6月一般不发病。
  (二)传播途径和方式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,从潜伏期末到出疹期初,患者口、鼻、咽及眼部粘膜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,患者讲话、咳嗽、打嚏时,病毒可经飞沫散布到周围空气中,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,密切接触者也可经手的污染而传播。麻疹病毒随飞沫进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气管、支气管,在局部的上皮细胞内繁殖,并经过淋巴管内的流动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,继续繁殖并扩散到血流,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。病毒进入血中淋巴细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组织、肝、脾器官,在这些组织和器官广泛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流,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,引起广泛病变,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管内皮细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。从潜伏期最后1-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。有的潜伏期第七日起已具传染性,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、2日传染性最强。患者若并发肺炎,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。经衣服、用具等间接传染者甚少。
  (三)易感者 凡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。初生儿大多已自母体经胎盘获得被动免疫抗体。这种免疫力可维持4~6个月,以后逐渐下降,至9个月时抗体水平已测不出,但认为15个月之前此种免疫力仍可干扰接种麻疹活疫苗的效果。因此,在普种疫苗之前,我国麻疹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为高;但自广泛接种疫苗后,发病年龄有推迟现象。如母亲未患过麻疹,新生儿也可得麻疹。
  (四)流行情况 麻疹一般呈地区性流行,在未普种疫苗的地区,当易感者累积至40%以上时,在人群集中的大城市中可发生大流行,约每2~3年流行一次,而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农村、边区、山区则间隔时间较长。麻疹的传染性很强,与患者共同生活的易感者(同一家庭或托幼机构中)几乎90%可受感染。发病季节以冬、春为多,但一年四季均可见。男女之间无差别。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,再次发病者极少,近年广泛采用减毒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,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。